《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

s6199973

《药物发现:从病床到华尔街》 ( Drug discovery: from bedside to Wall Street),Tamas Bartfai博士和Graham V. Lees合作,原文2006年由Elsvier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由王明伟等7人译出,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288页。
本书是在教学、研究和公司研发方面都非常杰出的神经学科学家Tamas Bartfai博士关于跨国药企药物开发、上市的一些观察和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作者本人参与研发了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在业界浸淫30多年,因此可以说对这个领域还是很有心得的。希望了解制药行业历史、研发、临床试验、FDA监管、公司内部决策、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基因组学对制药行业的冲击等等方面知识的读者可以看看。如果你不小心钻到了一个制药行业的晚宴中,不想跟别人聊天时面对对方的“我们的药做到了临床IIa期”、“听说xx公司撤回了xx药”等等比较经常听到的话显得一脸茫然的样子,看看这书会有一定帮助。当然,该书中文版2010年译成,而英文原版2006年出版,因此知识是10年前的了,虽然大方向基本仍类似,但很多基因、生物创新及化学创新的内容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而且,这是个涉及巨大利益的行业,作者的立场是支持大公司的,看书的时候有必要带些批判性思维去阅读。有些地方写的很幽默,大多数内容条理清晰,行文有明显的科学家思路风格。但编辑水平一般,时有错字。而且非常遗憾的是,这书又是几个人分配翻译出来的,前后水平参差不齐。
看书所得:

    现代制药工业是由染料行业催生的。
    在FDA列出的400种不是由已知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引发的疾病中,只有50种对于制药公司来说有商业上的吸引力,愿意投入研发新药的。因为他们认为销售额不超过10亿美元的药,不值得投入5亿美元去研发和做临床试验。美国的医药市场占全球的60%,因此FDA对全球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美国本身又是个富裕国家,决定了它的重点只会关注富人的疾病。如果得了罕见病,或者只有穷人才会得的病(疟疾等),去死吧。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洲的穷人艾滋病患者要感激美国的同性恋者,他们积极的呼声才使得很多艾滋病得以研发和迅速获批,并被不顾专利权仿制出来。
    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唯一的使命就是保护公众。它不会关心药厂的利益。它甚至不监管医生的开药习惯。
    药物的开发仍是部分科学部分艺术。人类到目前为止很多药都是无心插柳发现的。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伟哥(Viagra)的发现纯粹是个偶然:它本来被设计成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非常令人失望,但回收药品时,那些男性病人却非常不愿意交出手里剩余的药。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小的生物技术公司最好与有丰富经验的大公司合作,让人望而生畏、耗时又耗钱的临床试验更有保证成功。他们对风险的预估和准备比大公司要乐观的多,因此失败的也多。越早失败损失越小因而也就越好的理念、临床试验及营销能力的重要性,其花费是临床前研究的5到20倍,说明这个体系其实在创新上并不是那么的用力。
    因为临床试验的难度之高,很多制药公司倾向于在自己或别人已成功的药的基础上开发类似药物,以提高通过的成功率。这也说明,体系并不鼓励创新。
    生物制品比药品效果更好但更难服用。
    患者期待的是治好病,副作用小,给药方便的药。
    不管什么药物,只要超量服用,都是有害的。
    现有的制药公司都是由MBA管理的,没有一家是由科学家管理的。决定是否继续研发药物的是把成功可能性、市场竞争情况、公司储备、诉讼风险通盘考虑的经理人,而不是把药研发出来的科学家。
    个体化医学(诊断和治疗)对新药研发是挑战,也是个发展的契机。
    生物信息学相对进展缓慢,制约了靶点及相应疗法的进步。
    线索来自于细致的观察。
    酬金给的少,意见听的少。咨询公司象奢侈品一样,有必要收费贵一些。
    总有一天我们都要化为灰烬。虽然科技进步很快,我们也要对医药界的发展充满信心,但实际上人类到目前为止掌握的知识和药物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到目前除了感染性疾病和外科手术,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很少。好好管理好我们自己的身体,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剩下的只能交给命了。

这书我网上几家书店没买到,是在电脑和iPad上读的PDF文件。如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回信息,我可以提供下载。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