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成名作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Logico philosophicus),(奥地利)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著,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原著出版于1921年,这个中文版根据1974年Routledge Kegen-Paul英文版译成,134页。


维特根斯坦其人

奥地利/英国哲学家,出生于欧洲豪富家族,师从罗素,主要涉足逻辑学,思维哲学,数学及语言学。一战时从军,战地里写下了这本震古烁今的哲学小册子,之后说哲学的问题已经解决,开始在乡下小学教书。二战中他在伦敦一个医院抬担架,周围没有人知道他是当时世界上最知名的哲学家之一。4个兄弟中的三个自杀了,他自己也曾经考虑过自杀。他后期作品部分(主要是《哲学研究》一书)否定了《逻辑哲学论》观点,《哲学研究》一书也被评价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逻辑哲学论》这本书在哲学史上非常有名,是天才维特根斯坦成名之作,不像其他大部头的哲学著作,只有薄薄一百多页,而且与康德、黑格尔或文学家普鲁斯特相反,每个句子都很短(维特根斯坦自己说,凡是说的出来的,都应该能说的很清楚)。尽管如此,仍然字字珠玑,每句话都要仔细琢磨作者究竟说的是什么,即使这样,也未必能看懂,所以还是很费脑子。像其他哲学著作一样,这本书我也是囫囵吞枣,不敢说看懂了,之后有空肯定还要补刀再多看几遍。

这本书的一个核心结论是,人只能理解我们能理解的东西,不能跳出人的界限就无法领会任何更高层次的真理。所谓的哲学都没什么意义。说到底这个结论有些悲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人永远都不能自知,是不是永远都得不到光明,注定要活在黑暗中?),属于不可知论。这个观点说到底,跟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很类似。当然维特根斯坦也是因为对传统的哲学的否定而闻名于世。他在书中也惊世骇俗地否定了因果律。强调语言对哲学的重要性。

本书大量采用数学方法和符号,每一段前面都标着段落,也引用了一些物理学、力学的观点(同一个物体不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当然,他那时候量子力学还没成气候。

书中金句:
“未来的事件不能从现在的这些事件推出来。相信因果联系是迷信。”太阳明天会出来是一个假设。我们事实上不知道它是否会出来,因为没有一种强制性使得因为另一事物发生了这一事物就必须发生。

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没有一个命题能够作出关于自身的陈述,因为一个命题记号不能包含于它自身之中。

个别的情形总是一再表明是不重要的,但是每一个别情形的可能性都揭示了关于世界本质的某种东西。

语言掩饰着思想。而且达到这种程度,就像不能根据衣服的外形来推出它所遮盖的思想的形式一样;因为衣服外形的设计不是为了揭示身体的形状,而是为了全然不同的目的。

关于哲学问题所写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不是假的而是无意义的。因此我们根本不能回答这类问题,而只能确定它们的无意义性。哲学家们的大多数命题和问题,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我们语言的逻辑而产生的。
因而用不着奇怪,一些最深刻的问题实际上却根本不是问题。

全部哲学都是一种“语言批判”。

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命题的澄清。可以说,没有哲学,思想就会模糊不清:哲学应该使思想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

心理学不比任何其它自然科学更为接近哲学。知识论是心理学的哲学。

我们不能从现在的事件推出将来的事件。相信因果联系是迷信。

意志自由在于不可能知道尚属未来的行为。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我的世界的界限。

世界和人生是一回事。

逻辑的探究就是对所有符合规律性的东西的探究。逻辑之外的一切都是偶然的。

世界是独立于我的意志的。

同一时刻处在不同位置的质点不可能是同一的。

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世界中一切事情就如它们之所是而是,如它们之所发生而发生;世界中不存在价值——如果存在价值,那它也会是无价值的。如果存在任何有价值的价值,那么它必定处在一切发生的和既存的东西之外。因为一切发生的和既存的东西都是偶然的。使它们成为非偶然的那种东西,不可能在世界之中,因为如果在世界之中,它本身就是偶然的了。它必定在世界之外。

幸福者的世界不同于不幸者的世界。

世界上的事物是怎样的,对于更高者完全无关紧要。上帝不在世上现身。

世界是怎样的这一点并不神秘,而世界存在着,这一点是神秘的。


诗也罢,远方也罢,我还是多花点时间,想想如何搞好我现在公司的销售吧。

此条目发表在哲学,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