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在路上》

《云游》,(波兰)奥尔加 托卡尔丘克著,于是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408页。

本书作者201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1962年,看网上她的获奖演讲,英语不是非常好,但学心理学出身的她,绝对很聪明敏锐,书中也可以看出她善于观察人的内心。 这本书由116篇文章组成,主要是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也有些是作者的借题发挥,相互之间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但主题都是围绕着旅行展开:人为什么要动?我们在逃离什么?我们和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是永恒?我们在旅行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的一生,也是一种旅行,那些旅伴,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吗?作者的写法较为零散,适合碎片式阅读(这是时下最新潮的),题材上来说,有书信,随笔,小说等等,也较擅长用一些高明的比喻。 虽然我有个很舒服的办公室,但我属于闲不住,平时喜欢到处出差的类型:天生奔波命;在办公室基本上都会昏昏欲睡。新冠疫情这段时间,可能是我就业以来,没有一次出差和旅行最长的一段时间(大概两个多月)。多年的旅途中,我丢过好多东西,衣服,领带,腰带,万宝龙笔好几支,iPod,没听过多长时间的昂贵高档的订制入耳耳机(我可真败家),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等等,估计人也丢了不少。

书中的一些哲思:

流动的物事总是比静止的好,哪怕,流动会带动出各式各样的风险;相比于恒久不变,改变总是更高尚的;静止的物事必将衰变、腐败、化为灰烬,而流动的物事却可以延续到永远。

世界上的复制品越多,原作获得的力量也就越大,有时甚可堪比圣物所拥有的神圣伟力。

但是,你不能让自己被这种多样性骗了——那是很肤浅的,”她说,“那些都是骗人的迷障。实际上,哪里都一样。动物也好,我们和动物的互动方式也好,都一样。

明白自己在问什么的人,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我们基本上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感受时间和空间的。我们不能把这些归入客观或外在的体验。我们对空间的感受源于我们有移动能力。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则源于生物个体所经历的明显改变的状态。所以,时间只是源源不断的改变。“作为一种空间,地点让时间暂停。那是我们在感知整体性的客观事物时的短暂停顿。与时间截然不同,那是一个静态概念。“明白了这一点,人类的时间就能被划分出不同的阶段,因为地点所造成的停顿会打破在空间里的移动。这种停顿,将我们固定在时间的流动中。睡着的人会失去空间感,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在什么地方,也完全没有时间感。空间里的停顿越多,我们体验的地点越多,主观时间也会流逝得越来越多。我们常把不同的时间段比作一集一集的电视剧。它们彼此之间没有前因后果,它们打断了时间,但不必成为时间的一部分。它们是自成一体的事件,每一次都从零开始;每一次开始和结束都是绝对独立的。你可以说,没有哪一集是未完待续的。”

没有掌握说话的艺术的人,就会永远陷在困境里。

Vanitas vanitatum (虚空的虚空).

治愈忧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那就是工作的快乐和回报。

行动起来。走动起来。离开的人是有福的。

如果你不存在于互联网,你就好像根本不存在。

生命——还能用别的词替代吗?——有千百万种特点,乃至涵盖了一切,没有任何物事能游离在生命之外,一切死亡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因而从某种角度说,根本没有死亡。没有差错。没有过错方,也没有无辜者,没有功德,也没有罪孽,没有善,也没有恶;不管是谁想出了这些概念,都已将人类引入歧途。

互联网是个骗子。它承诺了太多,口口声声表示会执行你的每一个指令,会找到你想找到的答案,完成你的任务,圆满你的期待,奖赏你的付出。但就本质而言,这种承诺实为诱饵,因为你立刻就会陷入迷狂,像被催眠了那样。路径迅速分叉,加倍,翻几倍,你乖乖地沿路而下,哪怕现在的前景已模糊不清,哪怕某种变异正在发生,你仍然不依不饶地追着最初的目标。你脚下已没有根基,你出发的起点已被遗忘,而你的目标也将最终消弭,迷失在一闪而过、越来越多的页面中,这种商业模式夸下海口却不能兑现,无耻地假装有另一个宇宙藏在扁平的屏幕背后。

怎么从来没人教我们如何老去,我们怎么会不知道老是什么感觉?年轻时,我们把老年想成一种小病,只会影响到别人;而我们,出于某些从不明晰的原因,我们将永葆青春。我们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就像是他们要为自己的衰老负责,好像他们咎由自取,像是某种类型的糖尿病或动脉硬化。而且,这种小病只会作用于绝对清白的人。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