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最近在读《曾国藩家书》,是看《蒋经国传》里,老蒋推荐小蒋读此书,才开始看的。读了两卷,相见恨晚,窃以为,年轻人看修身书籍,此一本,另加《富兰克林自传》,身体力行则足矣。

曾氏为清朝续命50年,作为一个乡绅子弟,有此成就,可谓士人极致。与朱元璋不同,曾国藩一家从祖父起就想报效国家、光宗耀祖,这样的家庭氛围长大,他的一切人生目标都是为了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既然是家书,内容很多写的是曾国藩自己小家的健康,与人交往,金钱(看得出至少早年他的生活还是较为窘迫的,到36岁官拜四品后才改善)等琐事,不时谈些国家大事。

曾国藩如何修身?家书中,他给各个弟弟(曾国藩排行老大)写的信,最能看出他的自律要求。32岁时,他立誓要终身坚持一辈子的三个习惯:每天记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这是在总结一天的经验教训,不仅仅是记流水账而已);每天看10页史书(《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每天写茶余偶谈(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这是把每天的闲谈所得记下来)。他还写到每天静坐;每月写诗文(这是练习写作)。可以说,非常努力,而且持之以恒,这样的人不成功也难。

他很注意观察人,总结人的优缺点,预测人的未来。交友非常谨慎:“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中国是家国,人情社会,他也非常注意家庭和睦:“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他的几个弟弟后来也为清廷出力不少,曾国荃官拜一品,二弟、四弟以身殉职。

有关治学:“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多封家书中对子弟要求专一:“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看书方法:“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志、识、恒:“近来写信寄弟,从不另开课程,但教诸弟有恒而已。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和《富兰克林自传》一样,曾国藩也有个每日自修准则,摘录如下:

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 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读史 《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 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 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 刻刻留心。

养气 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 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 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 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乾坤(老实说,这一段我没懂,但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

脑力工作者要爱动脑:“卫身莫大于谋食。农工商,劳力以求食者也;士,劳心以求食者也。”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将如何对你:“以旅与下者,谓视童仆如旅人,刻薄寡恩,漠然无情,则童仆亦将视主上如逆旅矣。予待下虽不刻薄,而颇有视如逆旅之意,故人不尽忠,以后予当视之如家人手足也。分虽严明,而情贵周通。贤弟待人,亦宜知之。”

不追求完美,这个是大智慧:“兄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今吾家椿萱重庆,兄弟无故,京师无比美者,亦可谓至万全者矣。故兄但求缺陷,名所居曰“求缺斋”,盖求缺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此则区区之至愿也。”“盖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教子, 自我成长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