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and take》,(美)Adam Grant著,Penguin出版社2013年出版,307页。
2013年我的一个前同事博士向我推荐了这本书,不过最近才看,直到今天才看完。本书是2013年Amazon最佳书籍之一,《财富》杂志5本必读书之一,登上过很多知名书单排行榜。
作者Adam Grant是美国沃顿商学院的青年才俊教授,生于1981年,迄今不到40岁,是全球40岁以下的最有成就的教授之一(写这本书时才32岁),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密歇根大学PhD,还是一名职业魔术师。他写过三本书,除本书外,还有《Originals》、《Option B》,最后一本是与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合著。
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在与人交往时,有人奉献,有人索取,也有人交换;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数据,作者发现了最失败的是奉献多于索取的人(giver),但最成功的也是这些奉献者。为什么?
奉献者和索取者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网络?
怎样快速有效地识别索取者?容易相处的人一定是善人吗?好人比我们想象的多还是少?
雇佣员工时,招募明星队员能解决一切、打造常胜之师吗?
与人交往时,人是不是容易掉进总以为自己付出的多的陷阱?
长子(女)是比幼子(女)更能奉献吗?
中国(上海)人都那么自私吗?这本书是不是以加拿大人以范本来写的?
如何成为一个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如果发现自己选错了将,怎么办?乔丹是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他是个好领导吗?
如何与别人沟通最有效?如何奇妙地问问题?人说的越多(而不是听的越多),就越以为自己了解对方。
关心他人是不是意味着牺牲自己?
Craiglist与Freecycle有何异同?
如何带动别人多给予?如何带动团队多奉献?榜样的作用、让他们看到成果、时常换个花样换个环境;找到共同点(尤其是罕见的共同点);让人有团队归属感;从小开始,从可能的开始;寻求帮助也会创造给予的氛围;让大家感受到奉献的乐趣。
人都怕被剥削,被占便宜,如何帮助别人而又不被别人认为软弱好欺负?多想想他人的想法而不是感受,理性思考;替自己人想想;仔细观察,Trust but verify;不一定死守奉献者角色,风格可以换。
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拿吗?奉献者如何重新定义成功?
是不是真正投入、帮助别人才能享受奉献的快乐?如何给?真诚的给。快乐的给。不求回报的给。
全书共分9章,极有说服力地分别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没有说教,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各种研究和实验案例论证,讲故事的水平很高,即使是英文原文,看起来也不累。书后还有很好的经验总结、行动倡议和长长的帮助团体网站的介绍。如果你想送人做新年礼物,本书是非常正能量的选择。
几年前,在加拿大团队的年会上,我在讲话末尾,提议加拿大团队里所有同事,找三个同事,以具体的事例为由,真诚地以语言的形式向对方当时的帮助表示感谢。后来回国后在一次年会上也这么做过,过几天的新年晚宴也要这么搞一下。
中国也讲“日行一善”,2017年,你给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