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印度

《印度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India),(印度)贾瓦哈拉尔 尼赫鲁1944年著,向哲睿、朱彬元、杨寿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再版,549页。
20160807021959858

本书作者 尼赫鲁

现代印度首位总理,也是迄今为止任期最长(在位17年)的总理。后来他女儿与儿子都当过印度总理。他与甘地等人,对印度国大党的发展、印度摆脱英国的统治以自治、现代印度的建立影响深远。多次入狱。剑桥毕业,博览群书,在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深有造诣。

81

《印度的发现》

本书是作者1944年在狱中几个月的时间写成。写作目的可能是总结印度的灿烂文化遗产,激起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号召他们支持国民大会党,勇敢站起来与英国统治者斗争,争取独立自由。因此全书前半部分是回顾印度的历史、民族、宗教、哲学、文学、经济与社会发展,后半段基本是深入地讲述了国大党的党史、与英国人的斗争、以及作者对战后的形势分析、对印度建国的展望。

IMG_2473新德里尼赫鲁公园,不小,但里面有些破旧,疏于打理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奇怪的书,因为书籍的开始极其个人化、人性化(写了他的狱中生活、对妻子的回忆,和对自己人生观的总结),讲述问题当然是从一个印度这个大国的曾经的长期管理者角度,但作者也非常谦虚,常常直言对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的疑惑和迷茫。

印度像中国一样,对外来文化有着海绵般的吸收和通化能力:印度历史上曾被雅利安人、穆斯林、蒙古人等入侵和统治过,中国也曾多次被蒙古人、满人等北方民族统治过,但这两个文化都能把对方同化到自己强大到文化体系中来,让统治者放弃自己的文化而追随本国文化。当然,印度也曾被英国殖民180年,英国人并没有被同化。归根结底,可能还是文化先进性问题。

作者在1956年专门为本书写了中文版的序,而且文中处处提到中国,将中印两国比较,对中国赞赏有加,并期待着两国的长远友谊。这个愿望至少现在看起来是落空了的;中国建国后1962年曾经与印度打过仗,今天新德里的印度之门(The Gate of India)上还镌刻着这场战争中牺牲的印度军人的名字,今日印度人对中国人也难说友好。

IMG_1134我在印度Chennai一家酒店门口拍的

因为作者的高度与知识面,本书引经据典,对印度的地理、人口、传统、文化、历史、思想、宗教有很深刻的分析和介绍,其对印度古代的宗教与哲学方面的章节,尤其是《奥义书》、《薄伽梵歌》、《利论》等经典的总结及佛教的兴起与衰落让我受益颇深。印度曾经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对人类的贡献只怕还在中国之上,现在我们用的阿拉伯数字其实来自印度,而数学中零的概念也是印度人发明的。从本书中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孟加拉、巴基斯坦从印度分裂出来的端倪。全书行文优美,翻译水平很高,对印度感兴趣的朋友推荐阅读。

IMG_3365 IMG_0052印度人喜欢在宗教节日时用颜料在地上洒成各种漂亮的图案。下图是印度新年Diwali时一家酒店里摆的

“灵魂不是旅行者,聪明人是不出门的,如果由于有必要,由于他的职责,在任何时候他被号召离家或去到外国,他的精神仍然是在家的,而且他必会用他面部上的表情使人们意识到他是富有智慧和道德的使命,而且访问城市和人们的时候像是一位元首而不是无照商人或仆从。”

“坚决保持你自己,千万不要模仿。你自己的天才你可以用一生修养所积蓄的力量随时表现出来;但若要你仿效别人的才能,你所获得的只是暂时的一知半解。”

以上两段话是作者在论述不必期待什么“远方”时引用的爱默生的文章。

Because you are supposed to KNOW.

一些印度观感

我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去了11次印度,每个月去一次,曾到过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果阿、加尔各答、晨奈、Agra、Vellore等东西南北各大城市,对印度有些浅显的认识,在这里抛砖引玉。

IMG_0627 IMG_1448印度新德里机场入境海关

我之所以多次去印度是因为这个国家被看好,很多方面看起来像十多年前的中国,有着13亿人口,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中产阶级市场,民主制度,英语通行,等等。但虽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力,印度跟中国比起来仍然很落后:各个邦之间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没有统一税收),卡车由一邦进入另一邦要在边境停下交税;与此相关的,贪污腐败盛行;法律制度落后,目前延用的仍然是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打官司要10几年后受理;机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很差;复杂的语言、宗教及官僚的民主系统降低了效率;无序的竞争等等。在印度投资回报率很高,一个中小企业主跟我说,如果他去找人融资,每年对方要求的回报率是24%。我们在印度分公司贷款的年利率也是11%. 不少中国企业在印度已经开始大搞;乐视、VIVO的广告很多。

印度人为什么聪明?很多欧美大公司的CEO和高管是印度人,比如Google、Microsoft、PepsiCo、Adobe、MasterCard等公司;相比之下中国人或华人很少。在哈佛商学院进修时,给我们上课的三个教授中有两个是印度人,包括那个项目主管。我总结印度人的聪明可能有几个原因:1、天生会讲英语,被英国殖民后很多学校教授英语,其民主思想、挑战权威、竞争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可以与西方人直接无缝接轨;2、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环境恶劣,竞争极其激烈,优胜劣汰;3、喜爱智力游戏,好奇;4,这是我有次出差在飞机上与旁边公务舱的长江商学院的助理副院长交流听来的,他在美国干过10几年,说印度人比较会搞政治,老板说什么都答应,然后把手下人搞死也要拿出成绩来;5,我的小人之心,可能印度人的工资待遇要的比白人少些,干活更卖力。

印度人的竞争意识也很强,不喜欢排队,这点和上海有些类似。

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几个阶层,最下层的是贱民,就是只能从事低等肮脏职业的人,英语里叫untouchbles,连他们的影子也不要碰,各种姓之间不能通婚。现代印度建国后废止,不过迄今仍有影响。本书作者尼赫鲁也是个婆罗门。我们在印度分公司的CFO是个婆罗门,他说的话下面的印度员工令行禁止,看他与其它服务行业的印度人互动时他也会故意给他们眼色看。当然,我们使唤他时仍然呼来喝去的。

印度的国球是板球,在本届里约奥运会拿了一银一铜的成绩,堂堂13亿人口,这个成绩不能说傲人,但印度人自己看来,只要比巴基斯坦强就好了。印度的女性地位也很低下,其中一枚奖牌是女子羽毛球,打的非常棒,但印度电视直播时,评论员不停地把功劳归到她教练的身上(这个教练当然是男的)。近年来印度多次发生了外国女游客被奸杀的事件,最近印度旅游部长警告来访的外国女游客不要穿裙子。这可不是对印度很正面的宣传。

在印度吃什么?因为印度教信徒占印度人口的70%多,印度教崇拜牛,所以吃不到牛肉;印度也有10%多的穆斯林,所以猪肉也不能吃,基本上只能吃鱼肉或鸡肉还有素食。到印度来还是要注意饮食,最好只喝矿泉水;我几乎每次在街旁的餐厅吃饭都会拉肚子。

IMG_3360印度北方的传统食品Bryani,就是咖喱炒米饭,配以鸡肉或羊肉。微辣,做的好了很好吃。旁边的饼叫nan,我们新疆的大饼也叫馕,发音近似

印度人点头是以一种奇怪的S形摇头的方式来表示的,初到印度可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摇头是在拒绝你;当然印度人说话不靠谱,没什么记性,他即使同意,也并不代表事情就有结果。看多了,其实会慢慢觉得这种摇头晃脑很优雅,我写到这里,忍不住摇了摇头。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见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