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宝典 《人类理解论》

s23117097

6月中就开始看洛克的《人类理解论》,前前后后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看完这上下两本共800页的英文原版。当中穿插看了几本其他的书,而且虽然洛克的语言极其优美(仍然有些古英语的词汇,不过并不影响阅读),读起来是种享受(看这种书对英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我现在觉得我手下语言水平的澳大利亚人英语都有点粗,意大利人的英语简直不能看了),也没有黑格尔的《小逻辑》晦涩,可这毕竟是纯理论、几乎没有例子的哲学原文著作,毫无故事性,看起来不可能快。

说到看哲学书,我个人的体会是,只有在完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才能读好,大脑需要进入一种与作者能对话、能预知下文将要讲什么的状态,才能高效;如果不时被别人或微信、电话等打断,再回去看,思绪再回来,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看的顺畅。

洛克其人

John Locke, 1632-1704, 英国哲学家,英国经验主义奠基人之一,其《政府论》影响巨大,包括美国开国元勋都极其认可,将他都思想反应到美国独立宣言上。《人类理解论》影响了休谟、卢梭、康德等人。与康德、笛卡尔、休谟、叔本华等大哲学家一样终生未娶。

《人类理解论》

以下是资质鲁钝的我的一些浅显理解和心得,没有系统也没有按全书各章节的顺序总结,绝对是管中窥豹,毕竟这种传世经典要反复研读才能领会完全。

前言部分是献给主顾的,基本上是“感谢支持”的意思,不过洛克的行文美的那叫一个妙笔生花啊。

洛克的说法是,主动观察、觉察和被动体验是非常不同的。心在,才是真正的感觉到。

人长的什么样根本没什么大关系,人的外观远没有内在的灵魂重要;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本质。现在的社会把满足、提升我们的感官刺激做到了极致,不要落进这个陷阱。

洛克认为,知识无穷,人类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稀少的像大海里一滴水。人类智慧的亮光,面对的是无知的无边黑暗。洛克也反反复复强调,我们对物质的知识是极为有限和靠不住的;只有思想,理性,才能赋予我们光明。只有真理,真相,naked truth,才值得我们探索,才是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They who are blind will always be led by those that see, or else fall into the ditch”。

白纸说:“Let us then suppose the mind to be, as we say, white paper, void of all characters, without any ideas”。

教条主义害死人:所有的信条、宗旨、概念及所谓的真理都是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思维严格审查才能确信和践行的,即使是神这个概念,也是人类后天根据自己的需要发展出来的(这个提法在1690年可是要冒不小的风险的)。那些所谓的真理、天生的教条都是有人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设定的,盲从只会变成他们的奴隶。越是思考少的人,信仰越是坚定(或者说越容易盲从)。

知识、论断,从发现者到我们,经过的传播环节越多,就离真相越远。

人没有任何知识是不需要自己领会就可以获得的;人的所有都是要理解才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算是明白。动起来!走出去!只有自己体会出来的智慧才是真正的自己的智慧,这个说法,和佛教中的“修慧”一说是完全相通的。自己感受到的疼,才是真的疼。

在康德和洛克眼里,数学在哲学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真正知识的力证。

洛克认为语言是靠不住的,人类给各种事物起的名字是靠不住的,如果想认清事物真相,必须精确定义,并且确认你跟别人说的是一个意思。想搞清楚真理,还不能拘泥于人类的定义和名称,要透过各种名义去看本质,所谓“名可名,非常名”。

洛克指出,人总是先理解个例,再总结、上升到普遍和抽象。知识是从个例中提炼出来的。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

和康德、斯宾诺莎一样,洛克也认为有神存在,理由就是无不能生有,宇宙万物必须有个创造者和起始点。他根据人类之下有无数比人类低级的生灵(动物、植物等等),推断在人和全知全能的神之间,存在着比人类更高级的数目更多的人类无从验证的生灵和精灵。毕竟,他们的时代,自然科学还很不发达。而且,洛克也坚持,所谓的神的启示,不能强于我们自己根据感官和逻辑推理得出的真正知识(这个观点基本否认了神迹);信仰必须让步于理性。

看完这本求真宝典,根据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如何追求真理女神:

  • 爱真理。世间万事万物(人也如此),你不爱ta,ta也不会爱你。要明白,真理,相比于权力、金钱、美色,是唯一值得我们耗尽毕生精力追求的东西;真理的发现能带给我们无上的乐趣,所以才有宁愿终生磨镜的斯宾诺莎,也有我们古人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 主动求索,不能完全靠别人来告知。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定能追求到真理;不要相信权威,自己求得的道理,才是自己的智慧;不要相信教条,教条可能是脱离实际的;
  • 培养好奇心,喜欢不同的事物,多样性是知识和智慧的宝贵源泉;
  • 仔细观察,精准定义,避开语言、词汇的模糊,通过经验反复实践验证;
  • 理智,只有理智,才是真相的真正的入口;感性只是理性的初级阶段;一定不要被自己的面子、好恶和情感左右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这个世界,只有思维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感情往往是认清真相的敌人;勤于思考,乐于总结、判断和推测,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文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古英语词和拉丁语句子,看得多了,竟然也能猜懂其中部分的意思。这个跟书中主要观点经验论一致:“无他,唯手熟尔。”

《六祖坛经》中,留下华人第一部佛经的六祖慧能称呼各位传教对象也是“善知识”,佛教、禅当然是追求人生智慧的大学问,但这个“善知识”的称号源自于何处呢?

开头吹牛说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多少,其实这种书,是欧美中学的读物。有关哲学教育,我们被人家甩了不知多少条街。

智慧女神,请赐予我们光明吧! 

此条目发表在哲学,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