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拖延的心理学专著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美)Jane Burka、Lenora Yuen著,蒋永强、陆正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46页。

我以前有个澳大利亚手下,比我稍微年轻一点,做亚太区财务总监,有很多优点,但就是比较懒,做事非常不积极。我甚至有次听到他跟一个手下在电话上说,别做的太快了!做的太快了,他们会有其他要求!后来我把他赶走了。

拖延的本质是说不,是心理上的不认可、不同意,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内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内部的原因有肉体、神经、习惯以及更深层次的害怕失败、害怕发现自己不够完美的问题,外部的原因有文化、与人互动想以拖延采取主动权的问题。作者们对人性的理解也很深刻,认识到有些人可能幼时自卑(我也是),认为自己不配成功,配不上幸福。这种悲观态度的人做事当然不会积极主动。

我以前做事经常拖延,很多时候是对将来认知不够,总以为时间是无穷尽的,吃过几次惨痛的教训后就改了。

做日记,即时总结是好的。年轻人不喜欢总结,因为不想重温已经经历过的,但总结是改进之路。

做计划很重要:人生没有那么长,一眨眼就死了。

也不要在饱受拖延的内疚之苦后,制订不切实的完美计划,指望能通过临时抱佛脚一蹴而就或者不间断的努力完成任务。人总是会累的,需要休息。制订计划还要分阶段,头几步要小,慢慢前行。

我们总是很忙,自认辛苦命,闲下来就难受,但分清轻重缓急很重要。像金钱一样,我们的精力不是无限的,确保每一分用的有意义非常关键。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每天睡8个小时,10点前不开会,每天只做3个重要决定。他是全世界首富,事业上比我们所有人都成功的多。把没必要自己做的事分给别人做很重要。真正的失败是每件事事必躬亲。真正需要勤奋的,是大脑,不是身体。

也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时机,什么事情不开始就永远不会结束,不要以会有更合适的时间做某事而拖延。

努力并非软弱的标志,而是进步的必须。

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书里说,世界上有些事情本身就是让人不快和单调乏味的,比如说报税。中国不存在报税,因为钱在发到手里之前已经给扣走了。所谓制度自信,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改变习惯方面,作者提到了观察分析自己来去无常的情绪,讲到了一种冥想方法,跟内观类似。

作者也提到需要及时奖励自己,正面刺激。生活中要有乐趣,我们不是苦行僧。

总的来说,本书是研究心理学的人写到有关拖延的比较深入的书,虽然不免说教而且前后有些啰嗦重复没条理,但两位作者的研究深度是够的,即使是原作写于35年前,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直到今天仍然很有意义。我后悔我20岁的时候没有读过这本书。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教子, 管理, 自我成长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