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业内幕

《好好告别》(Smoke gets in your eyes),(美)凯特琳 道蒂(Kaitlin Doughty)著,崔倩倩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6月出版,312页。

这本书前几年是美国畅销书,在国内2015年也出过一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版本,同样是崔倩倩译的,写的是很冷门的题材:丧葬业。作者是个自幼受死亡刺激、喜欢死亡金属的高个子姑娘(刚入行时23岁,今年才34岁),大学毕业后,半是当年美国金融危机工作不好找,半是出于兴趣,到了一家火葬场工作,把她在这个行业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了下来。

书中有些地方极其极端:火化后死人的头骨如何粉碎、胖子的脂肪会流的到处都是、如何给死人防腐,丧葬业的逐利诀窍,殡葬学校教什么,她甚至以为一个死后被削去脸皮的年轻人是自己的暗恋对象,并由此激发了她去坦白。当然,她书中真正吸引人的,是对殡葬业的思考。

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我总结主要有几个原因:题材新颖,很少有人写跟美国主流文化相逆的跟死亡相关的东西;作者文笔不错,主题挖掘很深,幽默而又发人深省,不是有天分的话,就是经过多次润色整理,文字上下过苦功;死亡与人人相关,了解最终的去处,并对如何离开这个世界、死亡做一些思考,是有脑子的人都会感兴趣的问题。

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很多秘密,几乎都能写一本书。我一直想搞一个网站,让人们可以匿名去揭露本行业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可惜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死亡

欧美的确不喜欢谈死。我记得几年前有次在我前法国老板面前说到死这个词(death),他有点不高兴,说我为什么老说死。我后来才知道,他多年前患了血癌,经历过化疗。后来在外国人前注意多了。

但如书中所说,世间唯一真正的公平就是人人都得死,不管王侯将相还是乞丐残疾。不是说你不说它、不想它,死神就不会来了。向死而生才是健康的死亡观。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死去,甚至早早死于某种意外(交通事故等),可以让你做好随时赴死的心理准备,更明确地知道什么事是真正重要的,并努力地做好现在的事。某种意义上说,濒死经历是很好的老师。这并不是让你悲观,看破红尘,觉得一切都是虚空,相反,“未知生,焉知死”,要更积极、更投入地生活,活得更精彩,没有遗憾。想象一下,如果死后有个机会回顾这仅此一次的一生,啥都没做,啥都没留下,该多后悔。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