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怎么对付他的自卑

前段时间介绍的曾国藩家书中,经常可以看到曾国藩心中非常痛苦,总是担忧自己做不好,他对自己要求极高(希望做到圣贤),因此对自己不满意几乎是必然的。成功人士的内心往往并不如外人想象的那样充满自信、坚定镇静,他们也是充满焦虑、自我怀疑和担忧的。

最近在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My life》(这本书真长!),发现这个身高1米88,口才极好,满脸笑容和自信,充满个人魅力,年纪轻轻就凭自己的努力当上阿肯色州州长和美国总统的人,其实内心也有黑暗面。

他在书中说,几乎所有从社会底层挣扎奋斗上来的人,都会潜意识里责怪自己,觉得自己配不上幸福的命运,对任何来到自己面前的好机会说再见,认为自己注定失败;他认为他自己的问题是,他表面生活风光(他做此反省时是1969年,作为精英获得了全球最顶尖的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两年),但内心其实隐约还过着另外一种愤怒和恐惧、自我怀疑和毁灭的生活。他出生于美国南部小城的一个平凡家庭,生父在其出生前就车祸去世了;继父酗酒,经常大醉后打他母亲(他在自传中多次提到)。1969年2月,牛津的天气很差,23岁的克林顿在等待着被征兵去越南,这种低沉情绪到了最低点。对他的阴暗面,他在高中时就有觉察,写到了作文里(得了100分)。但克林顿说他从来没有让任何人深入到他自己内心的最阴暗的部分。他知道没有人可以一直表里不一地健康活下去;时间长了对他不好。他是如何应对自己的这种情绪和自卑的呢?

他花了很多时间旅行(欧洲大陆可玩的地方太多了),和有趣的人呆在一起(牛津大学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他也花了很多时间独处,看书。

他说非常喜欢Carl Sandburg的The People, Yes里面的一段:

Tell him to be alone often and get at himself

And above all tell himself no lies about himself

Tell him solitude is creative if he is strong

and the final decisions are made in silent rooms.

He will be longly enough

to have time for the work

he knows as his own.

他说这本书让他明白,独处、担忧有其好处。《曾国藩家书》中也提到,他曾经很是郁闷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他反省了不少,不再那么骄傲自满,浑身是刺,接受了很多现实,最终对他的成圣之路大有裨益。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 图书, 教子, 自我成长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